55世纪官方网站 - 55世纪官方网站
55世纪官方网站2023-01-31 16:05

55世纪官方网站

试析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新”******

  作者:张晓婧(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强调“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文明新形态 ,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在哪里 ,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新”在领导力量的先进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 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 的这一重要论断,科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充分彰显出党在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中 的坚强领导核心地位 。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 的本质属性 ,引领着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 ,基于自身 的初心使命 、政治品格和斗争精神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 ,奠定了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然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过党 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新”在奋斗目标 的人民性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 ,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 、法治 、公平 、正义、安全 、环境等方面 的要求日益增长。”人类文明新形态 是坚持人民至上,以人 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的崭新文明。这一奋斗目标将中国共产党与世界上代表特殊利益集团 、权势团体、特权阶层利益 的其他政党严格区分开来 ,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 的人民性 。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坚定人民立场中孕育而生,在依靠人民主体力量中推动前进 ,在谋求人民幸福中持续发展,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 。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作为文明的发展目标,清晰刻画出人类文明新形态 的根本属性,凸显了与以往各种样态 、各种类型的人类文明形态在价值意蕴上的本质区别 。

  “新”在结构要素 的全面性。党 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五位一体”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正 是基于对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才能创造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 ,系统性、整体性推进 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五位一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复杂、庞大社会系统中进行实践创造而取得的伟大成果 ,在注重社会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 、协同性的基础上,在整体协调发展中推动和实现着社会文明 的全面进步 。西方的现代化道路 是在资本的主宰下 ,对内奴役剥削、对外侵略掠夺的历史,由此产生 的文明形态 , 是物质主义膨胀 、人与自然相互割裂 、社会撕裂、贫富两极分化,破坏了文明要素之间的整体性、系统性 的单一型文明。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经济 、政治、文化 、社会、生态等多种要素组成 的严密有机整体,“五位一体”有机统一 、协调发展 ,才能在构成要素上生成人类文明新形态 。

  “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性 。人与自然 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命题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是中国式现代化 的本质要求之一,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 的应有之义 。人与自然的关系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人与自然作为生命共同体,共同构成了人类活动的环境和舞台 ,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 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科学理念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现代化建设 ,将生态优先作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和实现高质量发展 的首要要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文明形态 ,既可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 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 的首创精神 ,激发人民群众 的历史主动精神 ,调动人民群众 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又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 的评判作为检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的依据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新”在世界愿景 的合理性 。党 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 。”“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价值基础和文明基础是弘扬和平、发展、公平 、正义 、民主、自由 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而不 是西方所谓 的“普世价值”。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不同国家在各自文明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样态,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 的人类文明交融共存的正确选择,就是承认每个国家文明发展 的正当性、合法性 、多样性,实现真正的休戚与共、共同进步。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各国人民共同向往而提出 的新型文明观 ,主张以文明共同发展和合作共赢超越文明优越,以文明求同存异和交流交融化解文明冲突,从而建立多元文明包容并存、共进共荣的文明新秩序。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 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继人类历史上诸多文明创造之后 ,中华民族又一次伟大 的文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谱系贡献了新样态 ,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选择 ,为构建美好世界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本文系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sztsjh-2022-7-14]成果)

航天科技集团2023年计划安排6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

  《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2年)》发布 今年计划安排60余次发射任务

  1月18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布《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2年)》。《蓝皮书》显示 ,航天科技集团2023年计划安排6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 ,发射200余个航天器,开展一系列重大任务 :载人空间站工程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 ,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模式 ,将完成1次货运飞船 、2次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和2次返回任务;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 ,开展嫦娥七号、天问二号等型号研制 ;发射多颗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科研卫星和业务卫星;完成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首飞 ,进一步完善长征火箭型谱。

  《蓝皮书》指出,2023年 是全面贯彻落实党 的二十大精神 的开局之年 ,也 是加快建设航天强国 、奋力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 的关键一年,中国全年计划实施近70次宇航发射 ,有望再次刷新纪录。

  宇航发射和飞行试验次数持续保持高位

  据介绍 ,航天科技集团今年计划安排6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 ,发射200余个航天器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累计发射次数将突破500次。其中,重大工程任务依旧繁重 ,要完成天舟六号 、神舟十六号 、神舟十七号3次发射任务,不断提高进出太空、利用太空 、探索太空 的能力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将完成3颗备份卫星发射,进一步增强系统可靠性 ;将发射风云三号06/07星 、环境减灾二号06星、高轨20米SAR卫星、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中星26号、中星6E 、澳门科学一号A星等 ,让航天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民生 ,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建设 ;航天科技集团“新一代商业遥感卫星系统”将加速推进建设 ,今年计划再发射7颗四维高景系列卫星 ,为传统 、新兴市场用户提供高时效、高性能的时空信息服务 。

  航天科技集团今年还将实施宏图一号 、吉林一号、吉利星座 、微厘空间北斗低轨导航增强系统组网星等商业发射任务 ,公开发布火箭运载余量信息,向商业用户提供发射和搭载机会,为各类客户提供快速 、稳定、可靠 的“一站式”发射服务 ,推动我国商业航天持续健康发展。

  研制应用任务持续保持高强度

  今年将全面推进探月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开展以嫦娥七号 、天问二号、静止轨道微波探测卫星等为代表的多个型号研制工作 ,完成多项商业航天和整星出口合同履约工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提升卫星应用融入新兴领域 ,支持重点区域经济发展 ;在北斗领域实现北斗应用向系统集成和增值服务延伸 ,继续深耕民航,拓展能源、应急等关键行业;发挥天地一体化优势和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综合应用优势,聚焦行业和地方政府智能化升级契机,构建一体化的产品体系和业务综合应用解决方案。

  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开启全面

  《蓝皮书》显示 ,中国已经全面建成了航天大国,进入世界航天强国行列,开启了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从近5年发射趋势看 ,中美两国发射活动快速增长,发射次数交替领先,发射航天器质量持续攀升,成为世界航天增长的主要动力 。

  2022年 ,中国全年完成64次发射任务,研制发射188个航天器,总质量197.21吨居世界第二位 ,各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 。其中 ,长征系列火箭53次发射全部成功,并实现128次连续发射成功。

  纵观这一年 的中国航天 ,在发射活动方面 ,高密度发射任务有序实施、成功率保持高位,航天器研制发射数量快速增长、研制能力大幅提升,发射活动保持增长态势、进入空间利用空间能力跨越式发展 。

  ·科技创新方面

  运载火箭、载人航天、月球和深空探测、应用卫星 、科学和技术试验等领域不断创新突破,取得多项重大科技成就,推动航天科技自立自强 。

  ·应用服务方面

  北斗导航服务全球,中星 、亚太提供连续服务 ,空间基础设施形成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能力,各类应用卫星提供的通信广播服务、国土资源服务、海洋资源服务 、气象观测服务、应急管理服务、农业生产服务 、生态环境服务 、交通运输服务 、科教文体服务等 ,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

  ·国际合作方面

  开展了设施和数据共享 、技术合作 、应用服务、交流研讨等多种类型的多边 、双边合作 ,积极促进国际交流、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在商业航天发展方面,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由基础制造 、产品研发为主的阶段进入应用牵引 、市场主导 的新发展阶段 ,商业航天正加快成为航天强国建设 的重要力量 。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李厦 徐静)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官方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