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500_ - 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 共创行业新价值
大发5002024-04-26

大发500

“东方旋律”奏响欧洲大陆 以乐为媒描绘中国故事******

  中新网北京11月30日电(刘越)足迹遍及布鲁塞尔、卢森堡 、巴黎等地 ,持续将近一个月……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东方旋律”音乐会日前落幕。中国音乐与西方经典珠联璧合,现代韵律与传统典雅交相辉映,尽显文明间 的相融相通。余音绕梁之间 ,中欧人文交流也奏响新 的篇章。

图片说明 :比利时“艺韵”女子弦乐四重奏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供图图片说明 :比利时“艺韵”女子弦乐四重奏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供图

  中西艺术文化互鉴 欧洲名家奏响“东方旋律”

  在《东方旋律》钢琴协奏曲流畅、雄浑的节奏中,10月29日,“东方旋律”音乐会在美丽的布鲁塞尔拉开帷幕。比利时音乐家尚·马龙 、左汉与比利时“艺韵”女子弦乐四重奏组合为观众带来了荟萃中外名曲 的精彩演出。

  此后 ,在欧洲多地举办的一系列别开生面 的“东方旋律”音乐会上 ,《康定情歌》、《月亮代表我 的心》等耳熟能详 的中国乐曲与《爱 的礼赞》、《G大调弦乐小夜曲》等西方经典轮番上演 ,欧洲音乐家用中国传统乐器扬琴创作演奏的《梦想飞行》《雪河》《永恒》等乐曲,带观众充分领略不同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

  尚·马龙是比利时钢琴演奏家 、作曲家 ,他20年来积极参与中欧文化交流。关心中国发展 的他,先后创作了上海世博会比利时馆主题曲《我们的歌》和《黎明 的编钟声》《樱花珞》等音乐作品,参与《当爵士遇到昆曲》《让世界听见中华好民歌》等节目录制,演出足迹遍及北京、上海 、长春、深圳 、贵州等地。

图片说明 :比利时音乐家尚·马龙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供图图片说明 :比利时音乐家尚·马龙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供图

  他倾情演绎了《东方旋律》《斯塔沃洛狂欢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乐曲,并分享了《东方旋律》的创作感想 。在他看来 ,《东方旋律》创作于他在中国举办第一场音乐会20周年之际,是致敬中国发展伟大成就的作品 ,表达了对中国更加美好未来的期望和祝愿。相信美妙 的音乐能够凝聚心灵 ,沟通彼此,激发热情 。希望比中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且富有成效。

  左汉则 是在青岛居住期间接触到中国传统音乐 的 ,自那起就对中国音乐着迷。他曾多次与中国音乐家合作 ,为中国传统乐器扬琴、笙 、琵琶和笛子等创编乐曲。演奏中 ,他在钢琴和扬琴两种截然不同 的中西方乐器间完美自如切换 ,倾情演绎了以中国神话“嫦娥奔月”为灵感创作的《月亮梦想家》《飞行梦想》《月亮愿望》系列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图片说明 :比利时音乐家左汉。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供图图片说明:比利时音乐家左汉。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供图

  深化中欧人文交流 “东方旋律”描绘中国故事

  “东方旋律”以系列音乐会为媒 ,让欧洲民众加深了对中华文化 、中国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天下情怀 的认知和了解。一位在布鲁塞尔观看了演出 的欧盟官员表示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下 ,沟通和对话弥足珍贵 ,只有相互理解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这场音乐会不仅展现了“东方旋律” ,也让西方人看到了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聆听者可以超越国别、种族 、文化差异进行最质朴 的心灵交流,产生情感共鸣 。正如比利时国家电视台IXPE频道《Shinyusu》栏目主持人纳迪尔·阿杰奈所说 :“这不仅 是一场流行和古典的交流,也是一场中西文化的碰撞” 。

  近一个月以来,“东方旋律”音乐会在欧洲几度巡演,各方积极评价如潮。11月17日 ,“东方旋律”落地巴黎,法国新里昂中法大学副主席阿兰·拉巴特认为,这是一场非常有意义 的活动 ,“今晚我们听到了西方人演奏中国的音乐 ,完美呈现了中欧之间 的文化交流。”

  “东方旋律”音乐会欧洲巡演在马耳他、卢森堡等地奏响,反响依旧热烈 。在马耳他国家创意艺术中心音乐厅开启 的演出,令圣玛格丽特中学“中国角”师生激动不已。“中国角”创始人马丁·阿佐帕迪老师说,非常感谢音乐会为学生们提供这次宝贵 的学习机会 ,让马耳他青少年能近距离感受中国音乐与中国文化的魅力 ,通过音乐艺术鉴赏增进对中国文化和多元文化 的了解。

  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驻比利时大使曹忠明 、驻卢森堡大使华宁、驻马耳他使馆首席馆员彭熠军参赞 ,以及比利时埃诺省省长勒克莱、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德威特 ,法国巴黎七区第一副区长若西亚娜·高德、团结进步党主席雅克·舍米纳德,马耳他国家文物局局长马里奥·库塔亚 、马萨斯卡拉市市长马里奥·卡莱亚、马中友协主席雷诺·卡莱亚 ,卢森堡副议长马尔斯·迪·巴托洛梅奥等来自比利时 、法国 、马耳他、卢森堡的各界嘉宾 ,出席了“东方旋律”系列音乐会 。(完)

  • 丰收是最好的论文 大学青年教师下田助粮食增产******

      这个冬天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教研室主任魏文武正在挑战一个新纪录 。

      夏收之后,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的良田里,农户种上了萝卜、芥菜 、泽泻等蔬菜和中药材 ,来年春天再种下水稻。一年两季 的种植模式 ,是人们按照当地气候 、土壤条件摸索出来 的最优方案。

      现在 ,魏文武要尝试的 是“一年三季”。他领导 的研究团队在12月泽泻收获前一个月左右播种小麦 ,来年5月收割小麦后种水稻 。如果试验成功 ,将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也意味着农民会有更多 的收获 。

      推动粮食提质 、增产 、增效,是这名大学教师从教以来不懈追求的目标 。特别是2018年以来 ,魏文武团队的一批中青年教师依托眉山市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借力“一优两高”生产竞赛,推动粮食生产不断创造新纪录。

      “一优两高” 是指优质 、高产 、高效。眉山的这场生产竞赛由当地政府发起 ,行业、企业、高校 、农户多方参与。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承担了生产竞赛的组织任务,魏文武担任竞赛专家组副组长。

      这是一项贯穿全年 的系统任务 。魏文武介绍,除了组织竞赛外,团队教师还要负责新品种 、新技术的试验 、示范和推广,对种植大户开展技术培训 ,帮助他们解决生产过程中 的技术问题。

      每年,魏文武团队向各地种业企业征集几十、上百个新品种 ,在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的中试基地开展试验,根据中试结果 ,挑选出适合当地种植 的新品种 ,再进行更大范围的种植示范,并组织种粮大户观摩 。

      “种粮大户会根据我们的试验结果选择中意的品种 。”魏文武说 ,在这个环节,学校团队的任务就是帮农户选种质资源。

      农户选中新品种开始种植后 ,魏文武团队迎来了第二个环节的工作:技术服务 。他说 ,新品种大面积种植过程中 ,团队要协助农户把技术方案贯彻下去 。“这就 是我们专家组存在 的价值” 。

      “一优两高”竞赛吸引了很多种粮大户 的参与 。太和镇金光村90后种粮大户徐杰说 ,这个过程充满挑战性,除了产量、品质等数据指标外 ,大赛还会现场蒸煮米饭,由专家、农户品尝,对口感进行打分,俨然一个“比武”现场 。

      技术研究工作并不轻松 。每年3月至8月水稻生产季 ,魏文武平均每周有两三天在基地 的田里,观察水稻生长情况 、收集数据等。特别是收获季节,面临繁重的测产等任务 ,魏文武团队有几十名师生天天在田间忙碌。

      因为经常下田,他车子的后备厢里常年放着一双筒靴 ,以备不时之需 。暑假在田里做试验时,团队老师和同学们都在一起,亲力亲为 。

      “热!累 !”这是该学院2020级学生张昶维对今年暑假的总结。当时 ,四川盆地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 ,张昶维等20多名学生加入测产团队,验收今年的粮食生产成果。

      学生们试图用抹防晒霜来抵御阳光 ,但发现用处不大 ,最后只戴了袖套,防止割伤。暑假的这段经历 ,让在城市里长大 的王杰平感受到“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也“对农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下田, 是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虽然专业名称里带着“现代”两个字 ,但魏文武认为,无论技术怎么发展,下田永远都应该是农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这 是他们认识农业 的关键一环 。

      团队里的青年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通过组织“一优两高”生产竞赛以及接地气 的研究工作,魏文武团队每年都有论文成果发表 ,也锻炼了包括90后青年教师在内 的团队成员 的科研能力。

      近年来,魏文武团队的多项生产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累计推广面积587.20万亩 ,最高单产达到969公斤/亩 ,创造了四川平原浅丘水稻高产纪录 。机插秧“基缓追速”施肥技术减少了施肥次数 、施肥量 ,并显著提高产量 ,仅施肥管理一项的节本增效就超过80元/亩 。

      截至目前 ,通过“一优两高”水稻新品种试验,魏文武团队累计完成340余个水稻品种的多年对比试验,筛选出40个适种该区域的优质高产品种,推动区域优质水稻占比由2012年的不足12.45%增长至2021年 的86.55%,解决了本区域水稻产量不高、品质不优的问题。

      今年8月 ,魏文武被评为四川省农业丰收奖“先进个人”。作为来自高校 的获奖者,魏文武认为,如果科研工作不融入粮食生产过程中 ,就谈不上学有所用。因此他更看重技术推广之后给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带来 的实际改变。

      他说 :“粮食增产 、农民增收 ,比发表论文更令人喜悦。”

      (中国青年报 记者 王鑫昕)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大发500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