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世纪_55世纪
55世纪2023-10-19

55世纪

关于恒星的这个经典理论 中国天文学家最新研究提出了挑战******

  中新网北京1月19日电 (记者 孙自法)广袤宇宙的千亿星系中无时无刻不在诞生着新的恒星 ,同一恒星形成区会批量形成许多不同质量 的新生恒星 。长期以来,“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不变”一直 是天文界关于恒星演化研究 的一个经典理论。

  这一恒星经典理论绝对正确吗 ?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真 的一成不变吗 ?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刘超研究员领导 的合作团队最新研究发现 ,“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会随着恒星金属元素含量和年龄发生显著变化,对其“不变”的经典理论提出挑战。

  中国天文学家完成 的这项刷新人类认知、将对天体物理多个领域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的重大科研成果论文,北京时间1月19日凌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论文通讯作者刘超形象科普称,这也就 是说 ,宇宙不同的地方必须用不同的“尺子”丈量 ,才能得到正确 的测量结果。

  终结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 是否变化争议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介绍说,该台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和天体物理前沿科学研究所 、南京大学、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等研究人员 ,发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 ,LAMOST)光谱数据超大样本优势,并结合欧洲空间局盖亚(Gaia)卫星数据,研究发现天体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 的基础概念——“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会随着恒星金属元素含量和年龄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对“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不变” 的经典理论提出挑战,并刷新了人类对这一基本概念的认知。

  研究团队在本次研究中发现,他们首次清晰观测到年轻的小质量恒星数量比例明显高于年老 的恒星 。此外 ,金属含量越高的恒星家族中小质量恒星数量比例也越多 。这 是天文学家首次如此清晰地观测到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随着恒星金属元素含量和年龄发生了显著变化 ,直接导致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在宇宙中普适不变 的基本假设不再成立 ,也终结了一直以来天文界关于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 是否变化 的争议 。

  恒星初始质量函数领域国际权威 、德国波恩大学教授帕弗尔·库鲁帕(Pavel Kroupa)评价认为,这项研究基于大样本观测获取的高质量数据 ,揭示了银河系中恒星初始质量函数与银河系演化历史和环境相关,对于深入理解银河系中不同环境不同时间恒星形成的性质非常重要 。

图中横坐标显示恒星星族的金属元素含量(金属丰度),纵坐标显示恒星初始质量函数 的形状 。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供图图中横坐标显示恒星星族 的金属元素含量(金属丰度) ,数值越大金属丰度越高 。纵坐标显示恒星初始质量函数的形状 ,α数值越大表示质量较小的恒星比例越高。红色圆点显示年老星族α值比较小 ,即质量较小恒星的比例低 ;蓝色三角形显示较年轻恒星随着金属丰度变高 ,α值也增加,即质量较小恒星的比例增加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供图

  9万多精细样本直接获取恒星初始质量函数

  论文第一作者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博士研究生李佳东解释说,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天文学上通常称为恒星初始质量函数,它描述了一群恒星在刚刚诞生时 ,不同质量的恒星所占 的比例 。在整个天体物理研究中,恒星初始质量函数 是现代天文学中一个非常基础 的物理概念 ,对许多关键天体物理学问题的研究起到至关重要 的作用 。

  半个多世纪以来,天文学家通常认为恒星初始质量函数在宇宙各处及各个演化阶段 是普适不变的 ,并作为基本假设在星系形成与演化 、星团结构和演化 、双星演化 ,甚至太阳系外行星以及引力波等诸多天体物理研究领域广泛应用,几乎成为天体物理教科书中 的“经典假设”。

  不过,天文学家近年来通过各种新 的观测,发现恒星初始质量函数很有可能不是普适不变 的 。论文合作者、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张智昱指出 ,一些迹象显示,在恒星形成活跃 的环境中大质量恒星 的比例更高,这意味着恒星初始质量函数可能不是普适的。

  恒星初始质量函数在宇宙各处是否变化成为困扰天文学家 的重要问题 ,需要在银河系中找到更为直接有力 的观测证据 。近年来 ,随着郭守敬望远镜 、盖亚卫星等中外大型天文设施投入观测运行 ,并获得海量观测数据,助力中国天文学家发现恒星初始质量函数变化的直接证据 。

  研究团队发挥郭守敬望远镜大样本光谱数据优势,筛选出迄今最精细 的9万多颗太阳邻域 的恒星样本,并获取了每颗恒星的金属元素含量和质量。结合盖亚卫星观测数据,他们首次通过俗称“数星星”这一最直观 的恒星计数法 ,对具有不同金属元素含量和年龄 的恒星进行统计,从观测角度直接获取了几乎不依赖于任何模型 的恒星初始质量函数 。

  宇宙不同地方需要合适“尺子”正确测量

  研究团队认为,无论是测量宇宙不同阶段星系中暗物质和重子物质质量、构建星系化学演化 ,还 是理解恒星形成过程、分析双星演化的物理机制、探测太阳系外行星 ,甚至包括研究恒星级引力波事件等一系列天体物理学前沿问题的研究 ,都将因恒星初始质量函数 的变化而受到挑战 。

  刘超以“尺子”作比喻指出 :“这如同是一把会随着环境变化 的‘尺子’ ,不能用同一把‘尺子’丈量宇宙 的不同地方。在宇宙不同地方,天文学家需要更换合适 的‘尺子’,才能得到正确 的测量结果 。例如 ,使用银河系目前的‘尺子’就无法测量早期 的宇宙”。

  论文合作者、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符晓婷副研究员补充说 ,如此复杂变化 的恒星初始质量函数 ,对恒星形成理论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表示 ,这一原创性成果 是中国天文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在前沿基础研究领域取得 的又一项突破性进展。未来 ,中国将发射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CSST) ,将助力天文学家在银河系更深远区域及近邻星系中进一步验证该重大发现,为更深入理解恒星初始质量函数和恒星形成的物理过程 ,提供更加丰富 的天文观测数据 。(完)

  • 只靠坚果 的沃隆上市路难******

      “每日坚果”品类开创者沃隆要上市了 ?1月8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 ,青岛沃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隆”)近日已递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上会稿),拟冲刺上交所IPO上市 ,预计募资7亿元 ,3.1亿元用于生产智能化改造及智能仓储物流中心建设项目,2.1亿元用于品牌形象及全渠道销售网络建设项目 ,1.8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官网信息显示,沃隆成立于2016年, 是集生产加工、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为一体 的企业 ,在国内首创每日坚果系列产品,主营产品包括每日坚果系列 、坚果果干系列、烘焙系列。2022年6月22日 ,沃隆食品曾预披露过招股书,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

      作为每日坚果品类的开创者,沃隆凭借先发红利 ,销售额曾一度突破10亿元 。但在近年 ,沃隆却有些“成于坚果 ,困于坚果” 。最新招股书显示 ,2019-2021年 ,沃隆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99.53% 、98.78% 、98.92%,其中混合坚果类产品的收入占全部营收 的比例分别高达92.14%、85.73%、75.74% 。整体来看 ,坚果业务依然 是沃隆的主力,整体业务结构较为单一 。

      在招股书中,沃隆表示 ,报告期内混合坚果类产品收入占比仍然较高,如果未来该类产品市场竞争加剧或消费者偏好发生改变 ,可能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和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 ,中国混合坚果行业市场规模增速自2016年 的400%逐渐降至2021年的16%,行业整体规模增速放缓,这对于仅凭坚果扛起营收的沃隆来说风险或将更高 。

      根据招股书 ,2019年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沃隆分别实现营收11.649亿元、8.894亿元 、11.079亿元和4.36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312亿元 、8870.85万元 、1.196亿元和2684.53万元 。据沃隆预计,2022年度营收将在10亿-12亿元之间,较上年同期减少9.74%至增长8.31% ;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9亿-1.1亿元 ,较上年同期减少24.74%-8.02% 。

      同时 ,由于坚果产业门槛低 、可替代性强 ,入局者众多 ,不少休闲食品企业也大举加入坚果市场竞争,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等品牌也纷纷推出每日坚果品类 ,沃隆的市场份额被蚕食,市占率正逐渐下滑 。

      数据显示 ,2019年,沃隆在混合坚果行业 的市场份额达到13%,位居行业第一;到2021年,沃隆市占率仅为7.2% ,已下滑至第三位 。艾媒《2021年中国坚果零食品牌排行Top15》榜单中,沃隆排在百草味、三只松鼠、良品铺子 、洽洽之后 ,居于第五位。

      在业内看来 ,沃隆的产品体系结构单一,仅依靠每日坚果 ,存在爆品后续乏力 的风险 ,沃隆需要逐步向多品类探索布局,搭建稳固的产品护城河。目前来看 ,新品依然围绕坚果及相关品类。

      广科院旗下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表示,许多消费者熟悉“每日坚果”却不了解沃隆 ,说明其品牌力还有待加强 ,无论是品类还 是企业品牌,都需要凸显与其他竞品的差异性 。沃隆 的业务结构风险来自于,单一业务占比过大 的同时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明显 ,这可能导致因为竞争压力出现业绩大幅波动 。沃隆急需打造品牌差异化,提高竞争力。

      就上述问题及后续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向沃隆官网邮箱发邮件联系采访,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地图